您的位置:首頁>政策法規
【問題】
我局轄區內有一家生產無紡布的企業,按該企業經審批的環評文件,其廢水是循環利用,不外排的。該廠以廢水過多利用不完為由,用泵和軟管將廢水抽到廠內一個圍堰的縫隙處排放了?,F在我局在定性上產生了分歧意見。一種意見認為,縫隙處算作非法定排污口,應該定性為私設排污口;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定性為私設暗管。請問河北馬倍戰律師事務所,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定性為違法設置排污口,還是私設暗管?應如何處罰?行政處罰完后是否還要移送公安拘留?
某縣環保局
【解答】
一、什么叫違法設置排污口排污?
排污口是指污染物從排污單位排出、流出的地點,是排污單位生產區域與外界環境的交界處。
所謂違法設置排污口排污,就是未按國家法律法規和環保部門的規定設置排污口進行排污的行為。其前提條件是,根據法律法規和環保部門的規定以及企業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要求是可以設置排污口的,但是企業卻沒有按規定設置排污口進行排污。
二、什么叫私設暗管排污?
暗管則是指通過隱蔽的方式達到規避監管目的而設置的排污管道,包括埋入地下的水泥管、瓷管、塑料管等,以及地上的臨時排污管道,大多設在廠區內部。當污染物通過暗管排放到外部環境時,暗管的末端即是排污口。
私設暗管排污的情形有,一是按法律法規規定或企業經審批的環評文件要求污染物是不得外排的,但企業通過隱蔽的方式設置了排污管道外排了污染物;二是在規定的排放口之外,通過隱蔽的方式為達到規避監管目的而另行設置排污管道進行排污的行為。
三、本案的企業應如何處罰?
本案中,該企業經審批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要求廢水是不得外排的,即不得設置外排的排污口,而該企業無視環評文件的要求,通過圍堰的縫隙處排放了廢水,很明顯其以上行為是符合私設暗管排污情形的。
故此,貴局應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條第三項規定:“(三)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溶洞,私設暗管,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水污染防治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并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進行處罰。
同時,《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根據上述規定,貴局在實施行政處罰后,還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對有關責任人實施行政拘留。